当前位置:首頁 > 文章訊息 > 正文内容

2022年基金业十大新闻:个人养老金正式落地,基础设施REITs扩募,固收类产品创新和监管并存,ETF通正式落地

admin2年前 (2022-12-25)文章訊息110

  中国基金报 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孙晓辉

  一

  个人养老金正式落地

  2022年可谓个人养老金扬帆起航的元年,今年以来,个人养老金的各项政策密集出台。

  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我国个人养老金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11月4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明确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同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和销售机构名录。

  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发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和地区名单。同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服务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从提高站位、履行使命、提升能力、丰富产品、优化服务等五方面为公募基金服务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长期服务养老三大支柱建设的“主力军”,基金行业奋勇当先,积极行动,纷纷增设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专属Y类基金份额,不断拓展新渠道,费率最低“0折”优惠,更有不少基金公司积极筹备新产品,为未来业务扩展积极筹谋。

  在顶层设计方案全面落地之后,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售,多家基金公司在起步阶段,就迎来开户数及销量上的突破,部分基金公司旗下养老Y份额上线首周合计申购就已超过4600万元。

  整体而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落地,意味着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最后一块拼图已经完成,标志着基金行业正式迎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新时代。

  二

  万亿资金追捧 基础设施REITs扩募进行时

  自2020年4月基础设施REITs试点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市场认可度较高,经过两年多时间发展,基础设施REITs在2022年再次跑出发展“加速度”。

  截至今年12月18日,共有基础设施REITs产品24只获批,已上市23只,募集资金超过780亿元,总市值约840亿元,整体较首发上涨约20%,项目涵盖收费公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仓储物流、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种资产类型,募集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民生等补短板领域,回收资金带动投资的新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200亿元,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而从发行情况上看,自首批基础设施REITs推出以来,热度一直不减,截止12月18日,今年以来发行成立的13只基础设施REITs在比例配售之前,合计吸引1.18亿资金认购,多只基础设施REITs的网下发售和公众发售配售都是以较低比例获配,其中,今年9月发行的华夏合肥高新REIT累计吸金1293.97亿元(比例配售前),公众发售部分的配售比例为0.23%,刷新基础设施REITsREITs公众发售配售比例纪录。

  同时,已上市REITs信息披露总体规范、运营较为稳健、业绩表现符合市场预期,其中首批9只上市REITs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平均达到基金招募说明书预测值的104%,资产配置价值凸显。截至今年11月底,产权类REITs对应现金流分派率平均为3.67%,特许经营权类REITs对应内部收益率平均为5.51%,估值总体处于合理区间。

  制度层面上,今年5月,沪深交易所发布REITs扩募指引,此后,包括华安张江光大REIT、中金普洛斯REIT、富国首创水务REIT、博时蛇口产园REIT、红土盐田港REIT在内首批5只首批基础设施REITs齐齐发布拟申请扩募并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等多份公告,公募REITs扩募正在快速向前推进。

  未来,基础设施REITs市场的发展也让人期待,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就表示,进一步扩大REITs试点范围,尽快覆盖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快打造REITs市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板块,研究推动试点范围拓展到市场化的长租房及商业不动产等领域。

  三

  固收类产品创新和监管并存

  2022年,固收类产品可谓创新和监管并存,证金债ETF、同存指数基金引领创新产品新风潮,多只混合估值基金也正式上报。

  4月22日,基金行业首批现金申赎政金债ETF上报,7月11日,首批8只产品齐齐拿到批文,其中广发、富国、招商、博时、华安、平安、建信、国泰 “拔得头筹”。

  据悉,首批现金申赎政金债ETF属于跨市场债券ETF,这类产品的推出,将有利于促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提高我国债券ETF的整体规模,提升沪深交易所债券ETF的影响力;此外,政金债ETF也将进一步完善场内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梯度,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同存存单指数基金在2022年继续“引爆”基金发行市场,包括广发、平安、国泰、嘉实、汇添富、招商、工银瑞信在内7家基金公司旗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均实现百亿募集规模,部分基金更是一日售罄并开启比例配售,华夏、建信、景顺长城旗下旗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募集金额也逼近百亿上限,可谓弱市中难得的亮点。

  6月1日,多家基金公司上报首批采取混合估值法的债券基金,所谓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是指基金资产中,部分资产采用市值法估值,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一类产品。从混合估值基金的产品特点上看,混合估值基金中有一部分资产以买入持有到期为主,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因此产品的整体波动也会相对较小,可以改善持有人的投资体验。而相比完全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而言,混合估值基金的优势胜在比较灵活,可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环境。

  固收类产品今年的政策新规也受到业内高度关注。今年年初,证监会研究起草了《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对规模大于2000亿或投资者数量大于5000万个的“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明确附加监管要求,明确风控机制,加强“未雨绸缪”,提高运作稳健性。

  “固收+”基金在今年也迎来最新的监管规范。首先,在产品层面,基金组合配置可转债资产将算入权益投资范围;其次,对外宣传口径上,基金组合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超过30%的基金不能以“固收+”名义宣传;而在基金经理任职资质上,所有混合类基金以及二级债基(除同业存单基金)的基金经理,原则上应具备1年以上的含权产品投资管理经验或权益资产的研究经验。

  监管从多方面规范“固收+”类基金业务,让其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更突出其稳健性,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将更有利于“固收+”产品的发展。

  四

  公募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公募基金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号角,并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意见》指出,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公募基金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专业能力适配性不够、文化建设薄弱、结构不平衡等问题,站在新发展阶段,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扎实推动监管转型,加快构建公募基金行业新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意见》从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不断提升监管转型效能等四大方面,以及详细的16项举措,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意见》着重提出支持公募行业差异化发展、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稳步推动高水平开放、积极鼓励产品及业务守正创新、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强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要点,同时,还针对公募基金切实提升治理水平,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要求基金公司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持续强化合规风控能力、突出厚植行业文化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不断强化行业合力、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等,提出了相关要求。

  而在监管方面,证监会也会不断强化加快推进监管转型,持续提升监管效能等,共同构筑维护市场稳定、有效防控风险、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监管防线。

  总的原则是,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切实提高公募基金行业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能力,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高增长与可持续的关系,切实做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五

  ETF通正式落地 迎来新时代

  2022年6月28日晚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将于2022年7月4日正式启航。这是互联互通机制升级的标志性成果,也是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突破。

  根据沪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公告的首批沪港深通标的ETF名单,首批纳入ETF通的合资格标的共有87只。其中,沪股通ETF有53只,包括上证50ETF、金融ETF、红利ETF等;深股通ETF共30只,覆盖创业板ETF、沪深300ETF等核心宽基产品,以及生物科技ETF、芯片ETF、碳中和ETF等代表性行业主题产品。港股通ETF共4只,包括盈富基金等股票ETF。

  ETF这一指数化基金产品纳入互联互通,对两地经济发展和投资者意义重大,除了将丰富互联互通投资品种,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两地资本市场,增强A股对境外中长期配置型资金的吸引力,提高内地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近年来,证监会有序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分别于2014年11月17日和2016年12月5日推出沪港通、深港通机制,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投资新模式。

  实际上,两地证监会就ETF纳入互联互通的意向也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两地证监会针对ETF纳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就已达成共识。

  2021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就ETF纳入互联互通整体方案达成共识。

  今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ETF纳入互联互通,并就《关于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纳入互联互通相关安排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

  六

  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0000只大关

  大踏步发展的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产品“万只时代”!

  从1998年公募基金业蹒跚起步,到今年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0000只,我们再度见证了历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6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数量达到9872只,如果加上今年6月份新成立的135只新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正处于发行期的90只基金,排除6月份清盘的20多只基金,已经面市的公募基金总数量超过了1万只大关,又创下了公募基金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整体也保持增长势头,今年2月末首次突破26万亿大关后,7月底再上27万亿新台阶,并于8月末一度达到27.29万亿的历史高位。

  基金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离不开持续优化的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

  2019年10月全面实施公募基金常规产品分类注册机制以来,基金注册便利度大幅提升,助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不过,公募基金行业量与质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产品同质化严重、基金规模显著分化,以及行业重首发轻持营等成为行业较大痛点。

  实际上,为保证基金产品规范化发展,证监会在事中事后监管中,正加大力度引导行业完善发行和退出机制。

  据了解,今年年中时,针对行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迷你基金问题,监管展开了一次摸底调查,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产品时需提供旗下迷你基金的具体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此次要求相对以往更为严格,这被业内视为公募基金产品层面的一次“供给侧改革”。

  而随着大资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基金公司产品线布局也面临挑战,未来产品布局要告别野蛮发展,而兼顾市场需求,进而完善公募产品种类、数量与规模的平衡,或是整个行业下一阶段要规划好的重点。

  七

  又一轮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涌

  前两年基金行业大发展,明星基金经理受到投资者追捧。他们凭借出色业绩在市场上积累了超高号召力。今年市场波动加剧,一批顶流基金经理离职,出现一波“奔私潮”,也有不少加盟行业内其他基金公司。

  “奔私潮”涌动,比如拥有15年投资经验、管理规模超600亿的董承非离开兴证全球,管理规模超700亿的林森离开易方达,周应波也离开中欧基金设立私募,女性基金经理代表工银瑞信的袁芳也在11月离任公募基金经理职务。

  然而,也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是转会其他基金公司。如2020年冠军基金经理赵诣加盟王国斌创立的泉果基金,此外“转会”的还有闫思倩、杨飞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

  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15位,涉及129家基金公司,这一数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实际上,基金经理离职潮的出现与市场周期有关。从统计数据来看,离职人数的增长往出现在牛市行情之后,比如2007年~2008年、2014年~2015年、以及2021年以来的这三个市场上涨阶段收尾后,伴随赚钱效应的淡化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离职潮。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公奔私”,一方面是看好权益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是由于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有很强的号召力,可以自立门户。此外,由于公募机构管理体制的原因,人才有效激励不足,基金经理奔私可以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

  不过,从变更方向上看,新的基金经理任职人数远多于离任人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行业新聘基金经理695位,也就是说,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约有两位新基金经理上岗。新人层出不穷,基金行业经历市场波折仍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

  八

  疫情严峻 基金行业上演“最美逆行者”

  2022年疫情一度在深圳、上海等地快速蔓延,整个城市被按下暂停键。为了保障基金的正常运作,基金经理,交易、运营、清算、IT等部门基金人员都已经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纷纷住在公司,上演“最美逆行者”!

  据悉,在疫情期间,不少基金公司准备充分,制定了紧急应变方案,还曾定期演练。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线上远程办公与部分同事现场驻守相结合的方式,随着疫情发展动态调整,在整个封控期间,基金行业投资运营、客户服务等各项业务均未受较大影响,平稳有序运营。此外,不少基金公司还通过官微、视频号、在线直播等形式,与投资者保持沟通和交流。

  尤其是在上海抗疫保卫战期间,不少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基金经理身处一线值守公司。如国泰基金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四位高管齐齐值守;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东方红资产管理的总经理张锋以及副总经理胡伟、兴证全球副总经理陈锦泉及谢治宇、圆信永丰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范妍;西部利得公司的盛丰衍等策略投资总监等均驻守在第一线。

  据悉,此次上海疫情参与值守人员的主要集中于投资、交易、风控、IT、运营、行政、稽核、综合管理等部门,不少基金公司有15%的员工参与了此次驻守。

  此次非比寻常的经历,让每个基金行业人员都深有感触,不少人谈到责任心、平常心,和信心。有基金经理认为,此次经历之后,投资上永远保持风险思维,市场永远是动荡变化的,要预留一些缓冲空间。未来在投资上也会更审慎,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大风险管理。

  疫情带来的艰难岁月,但团结产生力量,正是所有人凝聚起来的强大正能量才使得我们最终战胜疫情。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的每一个人,都是筑成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疫情考验后的中国经济一定会更好,同样经过疫情考验后的中国金融市场也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九

  多个重磅指引出炉 给行业带来新精彩

  2022年是基金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不少行业重磅的指引及管理办法出台,让行业更规范、健康发展,赢得更多新精彩。

  早在2月18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调整和优化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人员管理规则,事关每个券商基金从业人员。该《管理办法》规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监高及从业人员的任职和执业行为,强化经营机构人员管理的主体责任,促进经营机构合规稳健运行。

  5月20日晚间,《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出炉。一些新变化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如对持股5%以下股东完善负面清单、适度提升自然人股东的资质条件;“一参一控”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公募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公募REITS、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基金投资顾问、养老金融服务等业务……一系列政策变化影响深远。

  在6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公募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公募高管、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将当年绩效薪酬的20%以上买自家基金,且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将当年绩效薪酬的30%以上买自家基金;绩效薪酬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等条款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士认为《指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12月初,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制定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试行)》,并向基金管理人与销售机构征求意见。这是基金行业首次关于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指引,而此次《指引》旨在进一步提高基金行业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认知水平。在政策方向明确、监管日趋严格、金融诈骗案件高发的背景下,投教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尤其是近年来证券市场波动大、投资者恐慌情绪严重,亟待全社会专业金融机构及媒体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投教工作。

  十

  年内三波自购潮 创历史最密集纪录

  2022年一波三折的A股市场行情,让基金公司积极投身其中,本着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历史罕见地出现三波“自购潮”,不仅创出历史最密集纪录,更用真金白金体现出对后市的信心。

  具体来看,第一波“自购潮”出现在1月份A股震荡之际,自1月27日以来两周时间左右,就有多大31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已经超过18亿元,显然是一波“集体行动”。当时就有汇添富、睿远、中银、易方达、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斥资达到或超过1亿元,申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并宣布持有期不少于1年。

  第二波“自购潮”出现在3月份,彼时市场震荡大跌,甚至一度沪指失守3000点,在3月17日开始,包括易方达、睿远、中庚、天弘、交银施罗德等在内26家机构开启了自购潮,而目标是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甚至睿远基金宣布持有时间不低于5年。

  而第三波则是10月17日之后,前后约有26家基金公司、券商资管集体“出手”,自购金额逼近20亿,均面向权益类基金或者FOF产品。

  而从全年来看,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基金公司自购金额超过70亿元,达到71.5亿,这是历史上一波较为猛烈的“自购潮”。若算上今年私募基金“出手”自购超30亿,今年公私募机构自购的金额已突破百亿大关。

  业内人士表示,出现基金公司自购潮往往出于三大原因,一能体现基金公司对A股市场长期信心;二是也以诚意体现出基金公司与基金持有人利益一体化,稳定持有人信心,减少非理性赎回;三是今年市场波动较大,大手笔自购彰显出对自身投研实力有充分信心。

  中金研报显示,从历史来看,基金公司自购规模峰值多数发生在A股下跌区间,近年来自购基金类型转向股票型基金。2021 年四季度,基金公司净申购季度规模达到11.58 亿元,突破历史新高。此外,自2015 年以来,基金公司净自购规模(股票型+混合型)阶段性峰值发生在2015 年三季度、2018 年一季度、2020 年一季度及2021 年一季度,与A股下跌区间相对应。

  相对来说,自购基金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但投资者应当把“自购”当成一种独立行为来看待,不能作为购买基金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在选择产品上还是要遵循自身的投资逻辑,多方面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管能力。(方丽)

“2022年基金业十大新闻:个人养老金正式落地,基础设施REITs扩募,固收类产品创新和监管并存,ETF通正式落地” 的相关文章

华鼎股份11.8亿现金并购自有资金仅5.57亿,溢价2倍收购实控人资产被疑利益输送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蔡嘉   易主还不到8个月,华鼎股份(601113.SH)便推出关联资产并购。   12月6日晚间,华鼎股份披露收购方案,公司拟作价11.8亿元收...

{易七百家樂}(永新美食攻略)

{易七百家樂}(永新美食攻略)

吃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流行许多年轻人被贴上“吃货”的标签吃货有两个特点,一是能找到很多好吃的,二是能整天吃我尝过许多美味的小吃,也不例外是个吃货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心目中的江西美食小吃我的回答;我的...

{易七百家樂}(新手学做菜哪个软件最好用)

{易七百家樂}(新手学做菜哪个软件最好用)

第一买菜想要学会做菜,应该先学会买菜,可以先从简单的菜色开始学做比如简单的菜色有炒鸡蛋番茄炒鸡蛋炒豆腐等等第二油烟在炒菜的时候需要注意油烟,需要等锅热的时候,再倒入油,以免被油喷到而且应该打开。 01...

国信证券(香港):维持中国电力买入评级 目标价5港元

国信证券(香港):维持中国电力买入评级 目标价5港元

  国信证券(香港)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中国电力(02380)“买入”评级,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26.5/38.6/54.6亿元,同比增长613.8%/45.7%/41.5%,目标价5港...

{易七娛樂城}(新手怎样炒菜)

{易七娛樂城}(新手怎样炒菜)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易七現金網},以及新手怎样炒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学炒菜先从哪里学起? 2、新手学做饭的技巧 3、新手怎么学炒菜 新...

感染后居家薪资怎么算?人社局回应!这四类人群不建议首选布洛芬退烧......

感染后居家薪资怎么算?人社局回应!这四类人群不建议首选布洛芬退烧......

  每经编辑 张锦河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有公司称,员工首次感染新冠可居家休息5天,薪酬按60%发放;再次感染后,薪资按请假类型发放。   据天目新闻9日消息,对此,上海人社局工作人员回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