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文章訊息 > 正文内容

机构首席纵论2023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5.5%左右,消费有望明显改善

admin2年前 (2022-12-27)文章訊息1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岁末年初,人们都在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这其中,因其专业性,机构首席的预判尤受市场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梳理,对2023年,机构首席有一些一致的预判,比如经济增长有望回升至5.5%左右,相应地他们对权益市场的预期更为乐观,对消费的复苏也普遍乐观。但机构首席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节奏、力度的预判则有分歧。

  经济增速有望回升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市场预计,我国2022年全年经济增速将在3%左右,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5个百分点。

  “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受住了考验和挑战。全年经济增速与年初预期目标虽然有较大差距,但发展质量、科技创新等结构性指标都有较好表现,特别是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取得的成绩相当不易。”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12月24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表示。

  对于2023年经济增速,市场机构普遍预计将回升至5.5%左右,主要原因如下:一是2022年经济增速低,相应形成低基数;二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项经济活动有望得以恢复;三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调发力。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在出口放缓速率中性的假设下,预计2023年GDP同比增长5.6%,其中二季度低基数有一定贡献,两年复合增速在4.5%左右。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称,预计2023年GDP增速目标将设定为5%左右,考虑有效需求的修复以及货币、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2023年GDP实际增速预计在5.1%,略高于预期目标。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等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增速有望回到5%-6%的合理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的主基调将是“走出疫情”。根据医学专家预期,一季度末前后经济社会生活有望逐步恢复常态。预计2023年将提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5%-6%,显著高于2022年约3.0%的增长水平。这意味着2023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将逆势走强。

  5.5%左右的增速也是当前的潜在增速水平。央行202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称,通过生产函数法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在 5%-5.7%,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经济增速的回升使得市场开始交易经济重新复苏的逻辑,市场利率走高,股票上涨,债券下跌。郭磊认为,权益资产目前处于胜率线索并不清晰,但赔率已经比较有利、价值相对凸显的位置。债券资产正好相反,胜率仍相对有利,但赔率偏低是主要约束。

  消费有望明显改善

  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疫情、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投资靠基建勉力支撑但增速也在回落;外需高位回落、出口增速已转负,消费较为疲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市场预计,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明显改善。

  “2020年-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增速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约一半,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下降至-0.5%左右,在三大需求中修复空间最大。”伍超明表示,“在低基数、防疫政策优化、经济恢复以及储蓄余粮释放的支撑下,2023年居民消费支出有望增长8%-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增长7%-11%。”

  郭磊表示,以2019年前三年复合增速为参照,2020年-2022年国内大约存在16万亿的居民超额储蓄。未来若能出现消费环境的优化和增长预期的变化,超额储蓄存在释放空间,消费增速有望恢复。

  王青称,在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扰动消退后,2023年国内经济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其中居民消费修复将成为主力,进而改变2022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明显增强。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财政、货币政策的分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关注的两项重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过,市场机构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节奏、力度预判则有分歧。

  首先看财政政策,郭磊表示,预计2023年赤字率可能会小幅提升,专项债有望维持较为积极的规模,财政贴息政策亦会得到重视。财政贴息在实践中一般会与产业政策结合,比如对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贴息。

  伍超明表示,经济承压需要财政政策加力,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不断加大、土地出让收入下降,为保证财政可持续,中央或是财政加杠杆主力,2023年财政赤字率有望提升,专项债券额度与近两年相当,在3.65万亿左右。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大力度,财政贴息规模大概率加大,对基建和技改投资保持高增形成支撑。

  王青表示,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设定在3.0%左右,较2022年上调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会达到4万亿左右。一季度在部分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以及PSL重出江湖等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

  货币政策方面,伍超明称,2022年财政货币政策齐发力推动M2增速大幅攀升,但名义GDP增速受疫情超预期反弹拖累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两者剪刀差明显扩大。预计随着经济增速回升、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2023年M2、社融与名义GDP增速的剪刀差有望收敛。

  李超表示,2023年总量性宽松工具如全面降准、降息较难出现,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预计央行继续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小微、绿色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也可能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王青称,在经济增速较大幅度反弹背景下,2023年实施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不大,但货币政策将引导市场利率持续处于政策利率下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配合财政发力,稳定市场预期。

  (作者:杨志锦 编辑:包芳鸣,见习编辑,张铭心)

“机构首席纵论2023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5.5%左右,消费有望明显改善” 的相关文章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要注意哪些?

  来源:兰州晚报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隐匿,感染病毒的风险在不断加大。新冠病毒全人群易感,其中最脆弱的就是老年人,会给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新冠疫苗和有慢性基础性...

李克强将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第七次“1+6”圆桌对话会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2月8日至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与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国际劳工组...

交个朋友谋局“新朋友”

交个朋友谋局“新朋友”

  来源:北京商报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6月“隐退”时外界就在猜测,交个朋友下一个名牌主播是谁,现在有了答案:脱口秀演员李诞。12月8日,交个朋友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最近已签下李诞,开设李...

土耳其新规定引发油轮阻塞,若再持续一周恐对油市有影响!

土耳其新规定引发油轮阻塞,若再持续一周恐对油市有影响!

  来自:汇通网   汇通财经APP讯——满载哈萨克斯坦(简称:哈国)石油的油轮在通过Bosphorus海峡时遭遇延误,原因是土耳其对装载俄罗斯石油的船只采取了新的保险措施证明,目前俄油受到欧盟制裁和...

上海置地广场明年1月31日闭店,储值卡在指定日期前可退

上海置地广场明年1月31日闭店,储值卡在指定日期前可退

  “由于商厦与业主的租赁合同期限届满,商厦将于2023年1月31日22:00营业结束以后正式闭店终止经营。”12月9日,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旁的老牌商厦上海置地广场在其“告员工书”中宣布了上述消息。...

{易七百家樂}(歌曲大全100首新歌歌曲排行榜)

{易七百家樂}(歌曲大全100首新歌歌曲排行榜)

希望里面的每首歌都是陪伴我们度过一段时间的,在一定时期代表某种风格的只要,国语,粤语,英语不要2000年后的网络歌曲新歌也可以 想要卡一张MP3盘在车里听!希望里面的每首歌都是陪伴我们度过一段时间的,...